首页 > 技术支持 > 帮助中心

免疫实验全拆解|第1期 WB 实验你做对了吗?别再让条带“跑偏”!

发布日期: 2025-07-10 访问次数: 16

引言

Western Blot (WB) 是许多科研人员在免疫学实验中的入门项目。虽然它的流程看似简单,但真正掌握这个技术、跑出高质量的结果,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。条带偏移、背景过高、信号不明显……这些常见的问题你是否也遇到过?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,还会让你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试剂。

今天,我们不再只是讲理论,而是深入探讨 WB 实验中那些常见的“坑”,并给出如何有效避免的实操技巧。让你从根本上了解每一步,提升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数据的可靠性。

什么是 WB(Western Blot)实验?

Western Blot 是一种经典的蛋白检测方法,广泛用于确认特定蛋白的存在及其相对表达量。其原理基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分离和抗体特异性结合,主要步骤包括:

  • 蛋白提取与定量:从细胞或组织样本中提取总蛋白,并使用BCA或Bradford法进行浓度测定;
  • SDS-PAGE 电泳:通过加SDS(十二烷基硫酸钠)使蛋白变性并带上均匀负电荷,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按分子量大小分离;
  • 转膜:利用电场将分离后的蛋白从凝胶转移到PVDF或NC膜上,保留蛋白的空间分布;
  • 抗体孵育:使用特异性一抗结合目标蛋白,再用标记有酶(如HRP)或荧光染料的二抗结合一抗,形成信号放大系统;
  • 显色或发光检测:通过酶促反应(如ECL化学发光)或荧光信号,检测目标蛋白的位置和表达量。

WB的原理依赖于SDS-PAGE分离蛋白的能力以及抗体的特异性识别,确保对目标蛋白的精准检测。它是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,帮助分析蛋白表达水平、修饰状态及抗体特异性。通过优化操作,可获得高精度、可靠的实验数据。

条带总歪,是哪一步出问题了?

如果 WB 中的条带偏移,问题往往出在这些方面:

  • 上样太多:上样量过多时,蛋白无法正确分离,导致条带“堆积”在一起,无法清晰呈现;
  • 胶没聚好:如果电泳时胶的聚合不均匀,蛋白会跑得不均匀,导致条带形状扭曲;
  • 转膜起泡:转膜过程中,如果膜上有气泡没有及时排出,蛋白转移不完全,条带可能出现断裂或模糊。

建议:

  • 上样量控制在 20–30 μg,确保蛋白清晰分布;
  • 确保胶聚合良好,可以通过反复检查胶的完整性来避免跑歪;
  • 使用滚轴转膜,仔细确保没有气泡。

Fig.1.条带跑偏 vs 正常条带示意图

背景高,不一定是你“洗不干净”

高背景的 这个现象常常让人误以为是洗膜不彻底,但很多时候,真正的原因是:

  • 抗体浓度太高:抗体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背景信号的增强,掩盖目标蛋白的真实信号;
  • 封闭剂选择不当:如使用奶粉等封闭剂时,可能会干扰某些特定系统的信号;
  • 二抗过度反应:二抗浓度过高,增强信号效果时可能产生过多背景。

建议:

  • 一抗和二抗浓度一定要做预实验,不要仅凭感觉;
  • 封闭剂选择 BSA,这种封闭剂对背景较低,且稳定性好;
  • 曝光时,先拍一张长曝光图,从中找到最佳曝光时间。

Fig.2.背景模糊 vs 清晰图像对比图

信号弱 ≠ 抗体差

如果你遇到信号弱的情况,可能并不是抗体的问题,可能是这些方面没有注意到:

  • 一抗浓度过低:一抗浓度过低时,靶标蛋白信号可能被忽视,导致条带弱;
  • 转膜失败:如果转膜没有完成,蛋白就无法从凝胶成功转移到膜上,信号自然也无法显现;
  • 曝光时间不够:曝光时间过短,可能导致信号没有充分显现。

建议:

  • 确保 PVDF 膜提前活化,有助于提高膜的吸附性;
  • 转膜的电压和时间根据目标蛋白的分子量进行匹配;
  • 曝光前拍一张长曝光的“预判图”,找到最合适的信号范围。

Fig.3.梯度稀释 WB 条带图

有些细节,没注意就容易出错

以下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可能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:

  • 目标蛋白的表达量:如果目标蛋白是低表达型,需要通过富集或延长曝光时间来增强信号;
  • 识别天然构象还是变性蛋白:Western Blot 只适合变性蛋白的识别;
  • 膜的选择:PVDF 膜对于较大分子量蛋白的转膜效果更好,而 NC 膜适用于一些低分子量蛋白。

总结一句话

Western Blot 实验没有一个“标准答案”,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能让结果更清晰。通过细化每一个步骤,优化抗体浓度、转膜时间等因素,你可以逐步获得稳定且可重复的实验结果。

下一期预告

《免疫实验全拆解|第2期:IHC 染出来的图,真的可信吗?》

组织背景过深?信号不清楚?自发荧光干扰大?我们将带你一步步拆解免疫组化实验中的“误区”,敬请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