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流式抗体

巨噬细胞解决方案 Macrophages cell Panel

发布日期: 2025-03-17 访问次数: 21

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核心效应细胞,具有吞噬病原体、清除凋亡细胞及调控免疫反应的多重功能。1882年,Elia Metchnikoff首次发现其吞噬作用并命名。巨噬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单核细胞(Monocytes),这些单核细胞进入血液后迁移至组织,分化为驻留型巨噬细胞,如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(Kupffer Cells)、肺泡巨噬细胞(Alveolar Macrophages)和脑部的微胶质细胞(Microglia)。巨噬细胞不仅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,还通过分泌细胞因子(如TNF-α、IL-6)和趋化因子(如CCL2)协调免疫反应。根据微环境信号,巨噬细胞可极化为M1型(促炎型)或M2型(抗炎型)。M1型通过促炎因子(如IL-12、IL-23)驱动抗菌和抗肿瘤免疫,而M2型通过IL-10、TGF-β等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抑制。巨噬细胞在感染、肿瘤、自身免疫病及组织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,其表型和功能随细胞因子、代谢状态及组织微环境动态变化。

Fig 1. Origin of tissue-resident macrophages: bone marrow-originated monocytes (DOI: 10.1016/j.jconrel.2015.12.014)

巨噬细胞的分类与活化

巨噬细胞的表型分类具有高度异质性,受信号分子(LPS、IFN-γ)、生长因子(M-CSF、GM-CSF)、转录因子(STAT1、IRF4)及代谢状态(如氧化代谢 vs. 糖酵解)调控。M1型巨噬细胞由IFN-γ和LPS诱导,表达高水平iNOS(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)和促炎因子,在急性感染和肿瘤微环境中占主导;M2型巨噬细胞由IL-4、IL-13或免疫复合物诱导,表达Arg1(精氨酸酶1)、CD206等,参与慢性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。M2型进一步细分为M2a(IL-4驱动,抗寄生虫)、M2b(免疫调节)和M2c(IL-10驱动,组织重塑)。巨噬细胞的动态极化在免疫监视、炎症调控及疾病进程中至关重要,尤其在肿瘤微环境中,M2型常促进肿瘤生长,而M1型抑制肿瘤进展。

Fig 2. M1 and M2 macrophages in tumor regulation, with M1 inhibiting and M2 promoting tumor growth (DOI: 10.1007/s00262-020-02781-8)

巨噬细胞类型 活化方式 促活因子 主要功能 分泌的细胞因子
M1型巨噬细胞 促炎活化 LPS单独或与IFN-γ、GM-CSF联合 抗菌、抗肿瘤、促炎 IL-1β, IL-6, IL-12, IL-23, TNF-α, CCL2
M2型巨噬细胞 抗炎活化 IL-4, IL-13, IL-10, TGF-β 组织修复、抗炎、免疫抑制 IL-10, TGF-β, CCL18, VEGF

巨噬细胞流式检测完整流程

流式细胞术是分析巨噬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状态的金标准技术。以下为优化后的操作流程,确保高灵敏度和特异性。

  • 1. 样本准备
    • 样本收集:从外周血(EDTA抗凝管)、组织(脾脏、肺、肝脏)或体液(腹水、肺泡灌洗液)获取细胞。组织样本需机械研磨或酶消化(胶原酶IV + DNase I,37°C,30-60分钟)制备单细胞悬液;外周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。
    • 红细胞裂解:外周血或组织样本用1×红细胞裂解液(蒸馏水稀释)处理5-10分钟,400g离心5分钟,弃上清。
    • 洗涤:用PBS + 2% FBS洗涤2次,400g离心5分钟,去除残留碎片。
    • 计数与调整:用血细胞计数仪调整浓度至1-2×10⁶ cells/mL(100 µL/管)。
    • Fc阻断:加入Fc受体阻断剂(如Mouse CD16/CD32抗体,货号:FMK25210,或Human Fc Block),4°C孵育10分钟,减少非特异性结合。
  • 2. 抗体标记
    • 抗体选择:人巨噬细胞常用CD11b、CD68、CD14(单核来源)、CD163/CD206(M2型)、CD80/CD86(M1型);小鼠用F4/80、CD11b、CD206、CD80。建议预先滴定抗体浓度。
    • 孵育:每10⁶细胞加入1-5 µL抗体(100 µL体积),4°C避光孵育30分钟。
    • 洗涤:加1-2 mL流式缓冲液(PBS + 2% FBS),400g离心5分钟,弃上清,重复2次。
  • 3. 染色与固定(可选)
    • 死细胞排除:加入7-AAD或PI(按说明书浓度),室温孵育5分钟,区分活细胞。
    • 胞内染色:检测iNOS(M1)、Arg1(M2)或细胞因子(如TNF-α、IL-10)时:
      • 固定:4%多聚甲醛,10分钟,400g离心。
      • 通透:0.1% Triton X-100,5分钟。
      • 标记:加入胞内抗体,4°C孵育30分钟,洗涤2次。
  • 4. 数据采集
    • 仪器设置:匹配荧光团与激光器(如FITC用488 nm,APC用633 nm),调整PMT电压。
    • 对照:设置未染色、单染和同型对照,用于补偿和特异性验证。
    • 上机:转移至流式管,采集50,000-100,000个事件,流速控制在200-500 events/s。
    • 门控:FSC/SSC圈定单核/巨噬细胞群,结合特异性标志物(如F4/80+CD11b+)筛选。
  • 5. 数据分析与特定亚群分析
    • 软件:用FlowJo或Cytobank导入FCS文件。
    • 门控策略
      • 总单核细胞门:FSC/SSC散点图圈定单核/巨噬细胞群,排除碎片。
      • 活细胞门:用7-AAD⁻排除死细胞。
      • 巨噬细胞门:人用CD11b⁺CD68⁺或CD14⁺筛选,小鼠用F4/80⁺CD11b⁺。
      • 特定亚群分析
        • M1型巨噬细胞:在巨噬细胞门中,筛选CD80⁺CD86⁺细胞,可结合iNOS或TNF-α胞内染色验证促炎状态。
        • M2型巨噬细胞:在巨噬细胞门中,筛选CD206⁺CD163⁺(人)或CD206⁺(小鼠)细胞,可结合Arg1或IL-10染色确认抗炎功能。
        • 驻留型巨噬细胞:如肺泡巨噬细胞(小鼠:F4/80⁺CD11c⁺SiglecF⁺),需根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调整(如肝脏用CD11b⁺F4/80⁺Ly6C⁻)。
    • 荧光补偿:基于单染对照调整荧光溢出。
    • 结果解读
      • M1型比例升高:提示急性感染或抗肿瘤免疫激活。
      • M2型占主导:常见于慢性炎症、组织修复或肿瘤促进微环境。
      • CD80/CD206表达变化:高CD80提示促炎,低CD206提示M1极化,反之则倾向M2。
      • 组织特异性巨噬细胞:如肺泡巨噬细胞比例异常可能与肺纤维化相关。
    • 输出:生成散点图(如CD80 vs. CD206)、直方图,计算亚群比例和MFI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全程避光操作,避免荧光猝灭。
  • 样本制备后2小时内上机,防止细胞凋亡影响表型。
  • 用40-70 µm滤网去除团聚细胞,确保单细胞悬液。
  • 定期校准流式仪,保证数据一致性。

流式产品推荐

Target Clone number CAT. Species
CD11b M1/70 MY474307 Mouse
F4/80 SAA2157 MC268127 Mouse
CD14 28C5 HY038107 Human
CD163 M130 HV831127 Human
CD206 SAA0769 HB976107 Human
CD80 IDEC-114 HW630107 Human
CD86 GL1 MW776107 Mouse

其他产品推荐:巨噬相关细胞因子

Catalog No Product Name
MF813012 Recombinant Mouse IFNG/IFN-gamma Protein, N-His
HF813022 Recombinant Human IFNG/IFN-gamma Protein, N-His
MX011012 Recombinant Mouse IL4 Protein, C-His
HX011011 Recombinant Human IL4 Protein, C-His
HF879012 Recombinant Human TNFa/TNF-alpha Protein, N-His
MF879012 Recombinant Mouse TNFa/TNF-alpha Protein, N-His

参考文献

[1] Pei, Yihua, and Yoon Yeo. “Drug delivery to macrophages: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.”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vol. 240 (2016): 202-211. DOI: 10.1016/j.jconrel.2015.12.014
[2] Wang, Yi, et al. “M1 and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tumor regulation.” Cancer Immunology, Immunotherapy vol. 70 (2021): 1-12. DOI: 10.1007/s00262-020-02781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