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疾病机制探索中,抗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工具之一。然而,即使是同一靶标,不同抗体在实验中的表现差异也可能极大。如何科学地评估、筛选并验证抗体,直接决定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。本期,我们将围绕抗体的来源、纯化方式、验证方法等关键要素展开系统解析,助力科研人员优化实验设计,提升数据质量。
不同实验技术对抗体性能的要求不同,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精准选择。常见实验类型如下表所示:
实验名称 | 中英文简称 | 主要应用目标 | 对抗体的关键要求 |
---|---|---|---|
Western Blot | WB | 蛋白表达检测、分子量判定 | 条带清晰、非特异性低 |
免疫组化 | IHC | 组织定位与表达分布 | 组织背景低、定位准确 |
免疫荧光 | IF | 亚细胞定位、共定位分析 | 荧光强、共染兼容性好 |
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| ELISA | 定量检测蛋白/抗原抗体反应 | 高亲和力、酶标稳定、特异性强 |
流式细胞术 | FCM / FACS | 细胞分型、表面/胞内抗原检测 | 荧光标记准确、背景低、通道分离好 |
免疫沉淀 | IP | 蛋白富集、上样前浓缩 | 特异性结合能力强、非干扰性 |
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| ChIP | 蛋白-DNA相互作用检测 | 结构稳定性高、交叉反应性低 |
免疫共沉淀 | Co-IP | 蛋白复合体互作研究 | 不干扰结合位点、识别构象不变性 |
Fig.1. 常见实验类型示意图
抗体的纯化方式直接影响其纯度、特异性和背景信号水平。常见方式包括:
中文名称 | 英文标注术语 | 学术说明 |
---|---|---|
抗原亲和纯化抗体 | Affinity Purified Antibody / Antigen Affinity Purified | 基于免疫原构建亲和层析柱进行特异性纯化,具有更高的纯度和专一性;常见于高精度实验。 |
未纯化血清 | Whole Antiserum / Unpurified Antibody / Crude Serum | 仅去除细胞残骸,未做进一步层析纯化,包含大量非特异性IgG与血清蛋白,背景较高,适合初筛用途。 |
实验是否涉及酶标(二抗检测)、荧光标记(用于FACS或IF)?应根据下游应用预判是否需要 HRP、FITC、PE 等标记类型。选用预标记抗体(pre-labeled antibodies)不仅可提升实验效率,还能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和批间差异。
高质量抗体应附带详细的实验验证信息。包括但不限于:
在标准科研体系中,单一验证手段往往难以全面评估抗体质量。建议基于正负对照样本 + 多策略验证机制,对抗体进行系统验证。以下为当前主流方法:
Fig.2. 抗体验证方法示例结果(IF结果)
验证手段宜交叉互证:如 KO + siRNA 双重验证更具说服力;
控制组必须设置完整:包括内参、异种抗体对照、同型对照;
条带判断应结合数据库信息:如 Uniprot 或 Swiss-Prot 提供的蛋白分子量及剪接变体信息。
高质量的抗体不仅仅是“信号强”,更要“专一、稳定、可重复”。验证不充分的抗体往往是实验失败、结果不一致甚至误判机制的根源。
abinScience 致力于提供经 siRNA、KO、过表达等多维验证的科研级抗体产品,所有数据真实透明,原始图完整公开,助力科研人员提升数据可信度,从源头守护科研严谨性。
24小时产品查询
扫一扫关注我们
专属渠道经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