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做 WB、IF、IHC 时,最关注的是抗体好不好、条带清不清、背景高不高,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——抗体用多少才合适?一抗配太少,信号弱得可怜;二抗配太多,背景满屏“雪花”;浓度不合理,实验白做不说,还浪费了贵贵的抗体。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聊一聊:不同平台下,抗体浓度怎么配,效果更稳定,数据也更可信。
Western Blot 做完才发现,目标蛋白的位置空空如也?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跑错了,而是一抗浓度压根不够。
膜上一堆“信号”,但分不清哪条才是靶点?不是设备问题,是你浓度拉得太猛了。
很多人只关心一抗浓度,二抗直接按“印象”来,结果放完增强剂还没加,背景就已经满屏了。
提示:不同平台对抗体浓度的容忍度差异很大,千万不要拿 WB 的配比套用到 IF 或 FCM 上。所谓“通用浓度”其实根本不存在!
实验平台 | 一抗推荐策略 | 二抗建议浓度区间 |
---|---|---|
Western Blot (WB) | 设定梯度浓度,靠实验找最优点 | 1:5,000 ~ 1:20,000(与HRP活性相关) |
免疫组化 (IHC) | 抗原修复后+梯度浓度优化 | 1:100 ~ 1:500 |
免疫荧光 (IF) | 稀释度需更精准,避免非特异染色 | 1:200 ~ 1:1,000(依荧光强度调整) |
流式细胞术 (FCM) | 注意 Fc 结合和非特异信号 | 0.5 ~ 2 μg / 10⁶ cells |
注意:浓度建议只是经验值,具体还需结合抗体说明书、标签类型、样本背景逐步优化。
Fig.1.不同抗体浓度优化对比图(图源cytivalifesciences.com)
梯度浓度测试
不确定稀释比例?就选 2~3 个梯度浓度跑一次(如 WB 可用 1:500、1:1000、1:2000),很快就能看出哪组最合适。
先定一抗,再调二抗
很多信号问题表面看是“检测不出来”,其实一抗本身浓度就不到位。先确认一抗有效,再调二抗浓度更稳妥。
标签类型也影响浓度选择
HRP、FITC、PE、AP 等标签信号强度不同,对浓度的“容忍度”也差异明显。别只看说明书写个 1:1000,就盲目照搬。
不是浓度越高越好
有些人以为浓一点能看到信号,但实际上可能引发非特异性结合,反而模糊了真正的条带或荧光点。实验需要“刚刚好”,不是“越多越妙”。
Fig.2.抗体浓度梯度
为满足WB、IF、IHC、FCM等实验需求,abinScience提供高品质抗体及浓度优化支持,产品特点如下:
特点 | 说明 |
---|---|
高特异性 | 严格质控,减少非特异背景信号 |
多标签支持 | 提供HRP、FITC、PE、APC等多种标记形式 |
推荐稀释区间 | 每款产品附带建议稀释比例,简化优化流程 |
适用实验 | 兼容WB、IHC、IF、FCM等多种免疫学实验 |
抗体浓度选得准,实验就成功了一半。别再靠“感觉”来稀释抗体了——科学地设定浓度,不但省抗体、省时间,还能显著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。
这一期作为【抗体太烧脑,一期一拆解】系列的终结篇,我们希望用最实用的方式,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“拆开讲清楚”。不卖关子、不绕弯子,帮你节省每一滴抗体,每一小时实验时间。
我们将开启全新的【免疫实验全拆解系列】,首期聚焦最基础却问题频出的 Western Blot。你真的知道为什么条带总偏移?背景总太高?转膜时间该多长?曝光该怎么调?
敬请期待《免疫实验全拆解系列:WB 实验你做对了吗?》上线!
24小时产品查询
扫一扫关注我们
专属渠道经理